給每日忙碌操勞的營養師們,先祝各位新年快樂~
好不容易結束2017年的加班行程,將沉重的前腳一腳跨入2018年,結果後腳硬生生地就卡到一個超營養大消息。
全球知名期刊—新英格蘭醫學雜誌(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;NEJM)在歲末時獻上的一個讓人食不下嚥的大紅包—「重症合併休克問題的成年病患,相較於相同熱量的靜脈營養,腸道營養並不能降低死亡率或續發感染的機率,更可能增加消化道併發症的風險。」
這篇看似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的重要文獻,難不成真將全面翻盤2016年ASPEN(美國腸道與靜脈營養學會)給予的頭條宗旨—「若沒有禁忌症之下,建議早期(24~48小時)提供腸道營養」?
莫驚莫慌莫害怕,先看原文怎麼說~
收案條件:
預期使用呼吸器48小時以上,休克合併使用升壓劑(包括epinephrine、dopamine、norepinephrine),並在插管後24小時內開始給予營養支持(或在24小時後ICU入院,如果插管發生在ICU入院前)。
介入方法:
在腸道與靜脈的兩組患者中,隨機分組後在插管後24小時內開始提供營養支持,並在介入後的第一天(24小時)達到20~25kcal/kg/天之目標值。
腸道營養組:
患者接受一線腸道營養。若有持續的胃腸不耐且無法達到預定的熱量目標時,可在第8天開始補充靜脈營養。不監測胃殘留量,少量胃殘餘不停止灌食。第一週之腸道灌食配方為等滲透壓、等熱量,正常蛋白質的配方。
靜脈營養組:
最遲在72小時內接受靜脈營養,第8天時若無禁忌症的問題,患者都轉為腸內營養。
研究結果:
腸道營養實驗組,其熱量、蛋白質給予皆比靜脈營養組來得略少,但嘔吐、便秘、腹瀉、腸道缺血、腸阻塞以及使用腸臑動藥物的比例卻顯著提升。
其餘如死亡率及感染率等,則無顯著差異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分隔線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難不成給予腸道營養的鐵則,將註定敗舉白旗在這篇研究人數達二千多人的研究中嗎?
仔細看,惡魔藏在細節中,瞧出端倪了嗎?本篇研究所定義的「早期」和我們認為的「早期」其實有明顯差異。
有興趣的人可以再翻書,找出2016年的ASPEN成人重症營養指引,其中的營養建議是指24~48小時內開始給予腸道灌食,給予熱量為25~30kcal/kg/天。
再者,以營養狀況不佳的低至中危險群為例,建議的腸道營養量是以10–20 mL/hr 或是10–20 kcal/hr為佳;即使是在高危險群(NRS-2002 > 5或 NUTRIC ≥ 5)也是在48~72小時後提供營養至目標值。此外,在嚴重感染、燒傷、骨髓移植等重大疾病,也是>
50–65%之目標熱量值開始給予,以維持腸道功能,絶非一蹴可及,直接朝向標的熱量達標。
最後,文章在結論中也提及一點,這篇是研究「急性期」給予腸道與靜脈營養的差異,而非拉長時間的營養供給之臨床結果。
這篇大型的重症研究,也許不是先急著分辨腸道與靜脈營養的優劣成敗,而是讓營養師重新思考適合腸道營養介入的時機點。
參考文獻:
Reignier, Jean, et al. "Enteral versus parenteral early nutrition
in ventilated adults with shock: a randomised, controlled, multicentre,
open-label, parallel-group study (NUTRIREA-2)." The
Lancet 391.10116 (2018): 133-143.
McClave, Stephen A., et al. "Guidelines for the provision and
assessment of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in the adult critically ill patient:
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(SCCM) and American Society for Parenteral
and Enteral Nutrition (ASPEN)." Journal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40.2
(2016): 159-211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