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孩時記憶中,老媽總是看著自已圓滾滾的肚子,傷心地對我嘮唸說:「你看你看,在生完你之後,我就瘦不回來了!」轉眼間三十而立,我也有了圓滾滾的煩惱。和一般人相比,我就是必須多花許多時間維持我的身材,花更多的努力維持那易於崩解的肌肉量,和咬牙地抑制無限噴發的體脂量。
為何會這樣?不是大家都說上天是公平的,那為何我就得花那麼多的時間和力氣去維持身材?而不是「躺著就能瘦」?也許,上天確實是公平的,只是「遺傳」,讓我和別人變得不公平。
以下的動物實驗,也許會讓我們了解這些差異點的存在。在世代的動物實驗中,實驗者先讓大鼠們進行一場運動比賽,以篩選出運動能力強和運動能力弱的二種鼠族。之後再讓再這二種鼠族,在沒有額外的運動刺激下,繁衍了六代。之後,再讓這二群鼠族後代再比賽一次。
從實驗結果中發現一件有趣的事,就是在運動能力弱的鼠輩後代,運動能力不但沒有維持,慘的是,還退步許多;反觀運動能力強的鼠輩後代,運動能力則大為提升,甚至比運動能力弱表現的成績,進步了近2倍(1.7倍)。
還有一個更精確的實驗研究,實驗者先選擇好一大群鼠輩,再分類成運動反應較佳及運動反較為不良的二組,讓他們繁衍15代之後,給予高脂飲食。結果發現,雖然鼠群間對於運動時骨骼肌的氧化能力相似,不過(又是重點的BUT!),運動反應較差的鼠輩,在高脂飲食下,更容易有發胖、胰島素阻抗及代謝紊亂等狀況發生;而運動反應較佳的鼠族,身體對於高脂飲食的侵害,反而有保護的作用。實驗者想探討為何有這樣差異,從血液數值裡發現,這些運動反應較差的鼠輩,吃入高脂飲食後,體內的發炎物質—TNF-α—較多(高出85%),並且抗發炎物質—TGF-β1—較少(降低50%)。也意思是說,運動反應較差的老鼠們,因遺傳所致,使得一些因發炎所導致的代謝疾病,如肥胖及代謝紊亂的狀況更容易發生!
上述的實驗敍述似乎讓人有點垂頭喪氣。難不成堅持著「人定勝天」的我們,就得無奈的臣服在這種階級式的「基因」理論嗎?先別急著難過,這項研究是指「在沒有介入力下」,何謂「介入力」,就是人類能夠自覺健康狀態下的—「運動介入力」。
在筆者另一篇文章「只要健身就會身材好?別開心,你應該先跟爸媽說謝謝」中,強調「修飾基因,從自已開始!」。我們並非毫無改變未來的能力,只是要多花一點時間修飾自已的基因,除了讓自已的健康更上層樓外,也能替下一代造福,多一點健康的福利,讓他們免於付出如此艱苦的體態代價。
所以,想生出更健康的下一代,除了每天聽胎教音樂、看娃娃圖片外,在預計懷孕前(無論男生或女生),先努力運動吧!為了自已,更是為了下一代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